当前位置: 星空体育>>师资队伍>>师资队伍>>教研室>>现代汉语教研室>>正文

王天佑


2021年09月18日 17:36  点击:[]

个人简介

王天佑,男,汉族,山西吕梁人,博士,星空体育副教授,汉语言文字学、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导师。中国语言学会会员、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会员。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、国际中文教育;近些年来致力于“汉语标记性成分”的研究,并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。出版学术专著4部——《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》《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》《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》和《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中国化研究》,参编著作4部。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——“从CSSCI论文看当代西方语法理论的中国化研究(1998-2018)”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3项——“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”“汉语语用标记系统的历时演变研究”和“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叠用构式研究”、山东师范大学校级项目1项,参与国家级以上项目多项。在《汉语学报》《语文研究》《汉语学习》《语法研究和探索》《山西大学学报》《山西师大学报》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。

联系方式

tianyouwang2004@163.com

开设课程

《汉语语法学》《语用学》《语义学》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》《汉语国际推广专题》和《语言学论文写作》等。

学术专著

1.《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6年1月出版。

2.《现代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历时研究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9年6月出版。

3.《汉语取舍范畴的认知研究》,山西人民出版社,2007年10月出版。

4.《当代西方语法理论中国化研究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21年10月出版。

主持项目

1.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——“从CSSCI论文看当代西方语法理论的中国化研究(1998-2018)”(19YJA740054),已结项。

2. 2013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——“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”(13CWXJ24),已结项。

3. 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——“汉语语用标记系统的历时演变研究”(18CYYJ03),已结项。

4. 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——“汉语复句关联标记叠用构式研究”(24CYYJ03),在研。

5. 2019年度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——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汉语言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研究”(2019XM14),已完成。

主要论文

1. 从句法主语到篇章标记:“其+数词”形式的历时演变,《汉语学报》2025年第2期。(CSSCI)

2. 从CSSCI论文看生成语法研究在中国的发展,《枣庄学院学报》2024年第1期。

3. 基于应用的汉语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研究,《枣庄学院学报》2022年第1期。

4. 从“一边VP1,一边VP2”到“边V1边V2”四字格——压缩与降级,《汉语学习》2021年第6期。(CSSCI)(《中国语言学年鉴2022》引介)

5. 立法文本多项列举句中“和”“或者”的用法及规范,《语法研究和探索》(二十),中国语文杂志社,商务印书馆2020年6月出版。

6. 古白话、欧化白话与现代汉语书面语形成,《大众日报》理论版2020年12月31日版。

7. 从CSSCI论文看语义地图研究在中国的发展,《现代语文》2020年第4期。

8. 话语标记“说实话”“老实说”的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——附论“说真的”“实话说”等话语标记,《语文研究》2019年第1期。(CSSCI)(中国社会科学院1999年度句法语义学科研究综述引介)

9.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几个焦点问题,《枣庄学院学报》2018年第4期。

10. 傅山剧作《红罗镜》方俗词语拾零,《史志学刊》2017年第6期。

11. “宁可”句式的历时演变研究,《赵振铎先生88华诞暨从教六十五周年纪念文集》,四川辞书出版社,2016年出版。

12. “与其p,不如q”句式的主观化,《语文研究》2015年第1期。(CSSCI)

13. “宁可”句式研究述略,《汉字文化》2015年第4期。

14. “只好”用法三题,《汉字文化》2014年第4期。

15. 汉语取舍范畴界说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2013年第3期。(北大核心)

16. “无论如何”用法举例,《汉字文化》2013年第2期。

17. 连词“省得”词义考,《汉字文化》2013年第4期。

18. 《老乞大谚解》《朴通事谚解》话语标记考,《汉字文化》2013年第6期。

19. “宁可p”后无照应项考察,《汉字文化》2012年第3期。

20. “宁可p”后无舍弃项考察,《五邑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3期。

21. 取舍主体人称的选择对“与其”句式表达的影响,《山西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1期。(CSSCI)

22. “宁可”的词汇化,《汉字文化》2011年第3期。

23. 《“宁可”词汇化的过程及机制》,《山西师大学报》2011年第3期。(北大核心)

24. “非得+VP”格式的多角度考察,《五邑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1期。

25. 连词“与其”词汇化的过程及动因,《语文研究》2011年第2期。(CSSCI)

26. “死活”考释,《汉字文化》2010年第6期。

27. “宁可”类取舍句式的历时考察,《殷都学刊》2010年第4期。

28. “死活”考略,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4期。

29. “非得+VP”格式及相关问题,《中国矿业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3期。

30. “非”类格式的语义、语用及句式特点,《陕西教育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31. 基于认知的“宁可A,也要B”构式探析,《五邑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32. “与其p,不如q”句式在语篇中的信息传递功能,《陕西教育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4期。

33. “非”类格式的多角度考察,《兰州教育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34. “与其”句式历时演变的规律及诱因,《延安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35. “非”类格式的语义类别及其语用、句式分析,《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》2010年第2期。

36. “宁可、宁愿、宁肯”的语法化,《延安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5期。

37. 对“宁可、宁愿、宁肯”语法化的历时考察,《西华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5期。

38. “宁可、宁愿、宁肯”差异的认知及语用分析,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》2009年第5期。

39. 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,《语文知识》2008年第3期。

40. “宁可”句式使用的制约因素及策略,《太原科技大学学报》2008年第2期。

41. 当前大学实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,《时代文学》2008年第9期。

42. 和谐共融——理工院校大学语文应强化人文意识,《时代文学》2008年第6期。

43. 转折性词语在取舍句中的出现条件及作用,《晋中学院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
44. “宁可A也不B”中“B”项的隐含机制,《语文学刊》2007年第9期。

45. 汉语取舍句的预设问题,《伊犁师范学院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
46. 汉语取舍范畴与临近范畴的区别,《现代语文》2007年第5期。

47. “非得”类取舍句中舍弃项的隐含机制,《安康学院学报》2007年第5期。

48. “死活+VP”格式及相关问题,《南华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5期。

49. 汉语取舍句的口气问题,《语文学刊》2007年第17期。

50. 汉语取舍范畴说略,《西华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
51. “偏偏+VP”格式及相关问题,《太原科技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2期。

52. “非得+VP”句式的功能及表现,《汉语学习》2006年。(CSSCI)

53. “与其A,不如B”的语义及认知分析,《现代语文》2006年第6期。

54. 对比焦点在取舍句中的理论蕴涵,《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2006年第4期。

55. 与时俱进做好语言规范化工作,《山西高校社会科学学报》2005年第2期。

56. 中西语言对比所折射的文化差异,《山西高校社会科学学报》2003年第4期。

学术交流

近些年来,多次应邀赴日本、韩国、澳门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武汉、成都、重庆、杭州、西安、济南、哈尔滨、合肥、贵阳、青岛、曲阜、泉州等地参加“现代汉语语法讨论会”“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”“汉语语法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”“全国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研讨会”和“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等重要的学术和教学研讨会,并宣读论文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