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陈夫龙,山东枣庄人,生于1975年4月。文学博士,博士后。星空体育教授,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学科教学(语文)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。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。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,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,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审及成果鉴定专家,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,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,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,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,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、现代中国作家研究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、人文教育与传统文化。
一、研究特色
本人主要致力于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研究,在中国侠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历史变迁与现代转型的整体架构下,深入探讨现代中国语境下文学与侠文化的关系,以此透视侠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承传、发展、流变及其时代特征和精神内涵,提出了新文学作家“侠性心态”的概念,在雅俗对峙与对话的整体文学格局中考察其生成与嬗变的轨迹,进一步加深入们对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变迁的认识与理解。最终将侠文化由文化现象、文学形象提升到理论方法的高度,以中国本土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来阐释中国文学,建构独特的理论话语言说系统。立足于人文教育立场,着重发掘传统侠文化在当下的时代价值和积极意义,为当前文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。
二、科研项目
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: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(2010年度);独立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:中国新文学作家的侠文化观及其价值重构研究(2016年度);独立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项:中国抗战文学与侠文化研究(2019年度);独立主持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:抗战文学侠义书写与中国形象建构研究(2023年度);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。
三、著作/论文
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:《千古侠魂的现代回声——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专题研究》(上海三联书店,2010年)、《民国时期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》(花木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,2017年)、《侠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新文学作家》(人民出版社,2019年)、《边缘的激情: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24年);编著5部:《侠坛巨擘——金庸与新武侠小说研究史料辑》(人民出版社,2015年)、《当代视野下的王者之言——中国诏书文化经典文本解读》(人民出版社,2016年)、《激情与反叛——中国新文学作家与侠文化研究资料辑》(山东人民出版社,2017年)、《<铁道游击队>文献史料辑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8年)、《灵魂的相遇——朱德发著作评论集粹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9年);参著参编文学史和作品选多部。
在国内CSSCI、中文核心和一般省级刊物,以及海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;多篇论文被《新华文摘》(网络版)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中国现代、当代文学研究》和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》全文转载或转摘。
四、教学情况
为星空体育(中国)本科生开设《中国当代文学(1)》《中国当代文学(2)》《中国当代文学专题》《中国当代小说研究》《文学评论写作》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。
为全校本科生开设《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》《中国诏书文化经典文本研究》《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》《中国红色经典文学的革命审美解读》等公共选修课。
为硕士研究生开设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研究》《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》《论文写作指导》《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研究》《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》等专业必修课、专业选修课。
为博士研究生开设《论文写作指导》《中国现代作家研究》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。
其中,公共选修课《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》荣获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资助,编号:2018TSKG54;公共选修课《中国红色经典文学的革命审美解读》荣获山东师范大学2024年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建设项目立项资助(公共艺术教育模块,重点项目)。
五、获奖情况
(一)2013年6月,专著《千古侠魂的现代回声——现代中国文学与侠文化专题研究》荣获2013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。
(二)2014年1月,参编教材《文学评论写作实用教程》荣获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。
(三)2015年8月,参著《现代中国文学通鉴》荣获山东省第二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。
(四)2015年12月,参著《现代中国文学通鉴》荣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二等奖。
(五)2016年6月,指导的本科毕业论文《论阎连科小说中的神实主义色彩》荣获2016年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学士学位论文。
(六)2016年,指导的本科生创业训练项目《“有意思”国学微课堂》荣获2016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(项目编号:201610445277)。
(七)2017年10月,参与带领的“诗意人生”导学团队荣获山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“五导”卓越导学团队(硕导类)荣誉称号。
(八)2017年10月,参与带领的“中国当代文学”导学团队荣获山东师范大学首届研究生“五导”卓越导学团队提名奖。
(九)2018年,指导的本科生创业训练项目《“初长成”国学养成游戏》荣获2018年度山东师范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资助(项目编号:201810445536)。
(十)2019年10月,荣获山东师范大学“学习强国”平台学习先进个人称号。
(十一)2019年10月,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山东师范大学“学习强国”平台学习先进党支部称号。
(十二)2020年6月,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山东师范大学“五好三强”过硬党支部(第一批)称号。
(十三)2020年6月,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山东师范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。
(十四)2021年6月,被评为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。
(十五)2022年3月,论文《“红日”照耀沂蒙——长篇小说<红日>再解读》荣获第三届沂蒙精神文学奖文学评论类二等奖。
(十六)2024年11月,专著《侠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新文学作家》荣获第四届武侠文学金剑奖铜奖(研究)。
(十七)2024年11月,担纲主导师的“侠义人生”导学团队荣获山东师范大学第六届研究生“五导”卓越导学团队(硕导类)荣誉称号。
(十八)2025年1月,指导的本科生科研项目《“故事新编”模式下古代文学经典的命运解析》荣获山东师范大学2025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立项资助(项目编号:BKJJ2025022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