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泉教授的论文《“宋无诗”:明人宋诗观的逻辑悖论》发表在《文史哲》2025年第1期。
文章认为,“宋无诗”观滥觞于南宋,成熟于明代。起初,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,弘治、正德年间,由李梦阳、何景明正式命名推出,作为“诗必汉魏、盛唐”的有机组成部分,主流诗风为之一变。经后七子极力推扬,其影响力愈加深远。“宋无诗”并非是说宋代无诗,而是说宋代没有如同汉魏、盛唐那样的可供后人效仿的一流诗歌。明人“宋无诗”观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悖论,其原本就蕴含着“宋有诗”的因子,这为其反对者提供了反驳的契机,从而在客观上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反“宋无诗”的逻辑言说体系,尽管其有一定的不合理性。作为一种逻辑悖论,明人“宋无诗”观为“宋有诗”观的生成,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机遇与理论触发点,成为观察明人宋诗观的一个不可多得的窗口;同时,其又开有清一代宋诗学之先河,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。
作者简介:
薛泉,文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主要从事宋元明清文学与文化研究、词曲学研究。曾在《光明日报》《武汉大学学报》《江汉论坛》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出版过《明中后期文学流派与文风演化》《李东阳与茶陵派研究》《宋人词选与宋代社会文化研究》等多部专著,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4项,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,多次获省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、教学成果奖。曾获“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”称号,入选海南省“515人才工程”人选。
撰稿:范洪杰
复审:李慧
终审:贾振勇